【电改新思维】电力行业数字化转型杂谈
题记
若干年后回头看,2022年应该是电力行业数字化转型元年。虽然之前很多电力企业也在搞数字化转型,但基本上都是技术层面尝试性的探索,真正取得实效转型成功的企业廖若星辰。2021年底到现在,电力行业一个接一个的“十四·五”规划陆续发布,行业、产业、数据、平台、生态、伙伴等等相关数字化转型的词汇尽现其中,电力行业数字化转型工作以企业战略发展规划的形式予以推动和落实,从技术层面上升到了组织保障、业务形态、运营模式以及思维观念等战略层面,与此同时,多数企业还配套发布了相应的“十四·五”数字化规划。某种角度来看,电力行业数字化转型工作具备了业务要素驱动的战略发展目标源动力,这标志着电力行业新一轮数字化转型升级建设的大幕正式拉开。
(来源:北极星售电网 作者:大秦电网首席信息官王显龙)
数字化转型的“道”与“术”
数字化转型(Digital transformation)是建立在数字化转换(Digitization)、数字化升级(Digitalization)基础上, 进一步触及公司核心业务,以新建一种商业模式为目标的高层次转型。数字化转型Digital transformation是开发数字化技术及支持能力以新建一个富有活力的数字化商业模式。数字化转型表明,只有企业对其业务进行系统性、彻底的(或重大和完全的)重新定义——而不仅仅是IT,而是对组织活动、流程、业务模式和员工能力的方方面面进行重新定义的时候,成功才会得以实现。---源自于百度百科。
数字化转型在中华文明“道法术器”的总体框架下,是贯穿于“道法术器”四个层面的整体性操作过程,并非只是数字技术层面上的问题,或者说操作层面以下的事情。上述“数字化转型”的定义太专业也太概念和泛化,基本上摸不到头脑,不便于理解。我们将其拆解成“数字化”和“转型”,分别从“术”与“道”两个层面来理解,可能会容易一些。如下图:
老子说:有道无术,术尚可求也,有术无道,止于术。庄子说:以道驭术,术必成,离道之术,术必衰。数字化转型工作也是如此,一味的追求数字技术而脱离了现实环境和企业发展战略导向,这种离经叛道的观念和行为非常恐怖,即便是转型取得了一点效果,也是眼前的昙花,长久不了,后劲乏力。俗话说怕什么来什么,纵观近几年的数字化转型项目,基本上都是这种离经叛道的操作手法。依托大数据、区块链、微服务、OCR、RPA、AI、VR、AR等技术手段的项目,扯着数字化转型的大旗,毫无目标的四处乱窜,然后就是一地鸡毛、一堆烂尾。
数字化是“术”
百度百科说:数字化,是指将任何连续变化的输入如图画的线条转化为一串分离的单元,在计算机中用0和1表示。通常用模数转换器执行这个转换。
数字化是“术”和“器”层面上的概念,并非是什么新鲜事物。自计算机诞生以来,人类就一直在推动着这项工作的进步和发展。从早期的纸带打孔到现今的人脸识别、AI等,究其数据本质来说,0还是那个0,1还是那个1,并没有质的改变,只是在成本、效率和便捷性方面的提升。因此,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数字技术只是工具层面上的支撑要素,并非转型之本。而现今的情况不容乐观,玩嗨了“云大物移智”的技术大牛们,试图通过技术手段来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岂不是本末倒置?没有明晰转型目标和业务架构支撑的各种中心、模型、中台、微服务等应运而生,向上堆叠出现存的业务形态并冠以转型新名词。经不住严格论证与推敲,就像案板上的一滩缺筋断骨肉,根本就不是个物件。
转型是“道”
百度百科说:所谓转型,是指事物的结构形态、运转模型和人们观念的根本性转变过程。
转型是“道”和“法”层面上的概念,是由人类对某种事物的认知能力和认知水平所决定的。不同转型主体的现状及其与环境的适应程度,以及在未来环境中的客观定位等,决定了转型内容和方向的多样性。转型是以“存在论”为基本理论基础的主动求新求变的过程,其中,在未来环境中的客观定位,是转型主体转型成功与否的核心要素。对于企业来说,这一核心要素就是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符合环境发展规律且定位准确明晰,转型工作就成功了一半,否则,基本没有成功的可能,再先进的数字技术也无济于事。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就是这个道理。因此,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符合环境发展规律且定位准确明晰,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本源。至于使用什么样的技术手段,要根据具体的业务架构需求来优选,先进的、好的技术不一定都合适,合适的技术才是最好的技术,高射炮打蚊子得不偿失。
电力行业开启转型
电力行业从上个世纪的供用电结构到现在,体制机制发生了重大变化,二十多年来,市场主体逐步分化,商业模式也在不断的演化。截止2021年底,电厂、电网、售电、配电、交易、用户等电力产业链上的六大市场主体格局基本形成,随着源网荷储一体化建设和整县光伏政策的推进,市场主体的业务边界逐渐泛化。2021年10月,随着发改价格〔2021〕1439号和发改办价格〔2021〕809号文件的发布和落实,处于电力产业链枢纽位置的电网企业商业模式基本明确、清晰。因此,本轮电力体制改革的主体框架建设工作全部完成,电力行业各市场主体在电力产业链上的企业定位基本定格。2022年初各大电力企业陆续发布了“十四·五”发展规划,正式从“道”的层面上明确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目标。
综上所述,企业数字化转型是典型的自上而下的组织文化变革过程,且企业与企业之间因战略导向存在着差异性。同类企业虽然客观环境定位趋同,但因其发展战略的差异,其数字化转型所依托的组织文化差异较大。因此,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务必高度关注以业务架构为基础的组织文化建设与统筹。在此截取麦肯锡报告的一小部分内容以供参考。见下图:
总结如下:企业数字化转型成败的根本原因是认知能力,认知能力决定着目标和路径,也就是说要先“有道”;企业数字化转型成功率是由组织文化所决定的,组织文化是企业数字化转型最核心的力量,也就是说落地要“有术”;“以道驭术”,二者兼备方能成功。
电改非易事,且行且思考。“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则未来可期”,以此与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探路者们共勉。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欢迎共同探讨。
若干年后回头看,2022年应该是电力行业数字化转型元年。虽然之前很多电力企业也在搞数字化转型,但基本上都是技术层面尝试性的探索,真正取得实效转型成功的企业廖若星辰。2021年底到现在,电力行业一个接一个的“十四·五”规划陆续发布,行业、产业、数据、平台、生态、伙伴等等相关数字化转型的词汇尽现其中,电力行业数字化转型工作以企业战略发展规划的形式予以推动和落实,从技术层面上升到了组织保障、业务形态、运营模式以及思维观念等战略层面,与此同时,多数企业还配套发布了相应的“十四·五”数字化规划。某种角度来看,电力行业数字化转型工作具备了业务要素驱动的战略发展目标源动力,这标志着电力行业新一轮数字化转型升级建设的大幕正式拉开。
(来源:北极星售电网 作者:大秦电网首席信息官王显龙)
数字化转型的“道”与“术”
数字化转型(Digital transformation)是建立在数字化转换(Digitization)、数字化升级(Digitalization)基础上, 进一步触及公司核心业务,以新建一种商业模式为目标的高层次转型。数字化转型Digital transformation是开发数字化技术及支持能力以新建一个富有活力的数字化商业模式。数字化转型表明,只有企业对其业务进行系统性、彻底的(或重大和完全的)重新定义——而不仅仅是IT,而是对组织活动、流程、业务模式和员工能力的方方面面进行重新定义的时候,成功才会得以实现。---源自于百度百科。
数字化转型在中华文明“道法术器”的总体框架下,是贯穿于“道法术器”四个层面的整体性操作过程,并非只是数字技术层面上的问题,或者说操作层面以下的事情。上述“数字化转型”的定义太专业也太概念和泛化,基本上摸不到头脑,不便于理解。我们将其拆解成“数字化”和“转型”,分别从“术”与“道”两个层面来理解,可能会容易一些。如下图:
数字化是“术”
百度百科说:数字化,是指将任何连续变化的输入如图画的线条转化为一串分离的单元,在计算机中用0和1表示。通常用模数转换器执行这个转换。
数字化是“术”和“器”层面上的概念,并非是什么新鲜事物。自计算机诞生以来,人类就一直在推动着这项工作的进步和发展。从早期的纸带打孔到现今的人脸识别、AI等,究其数据本质来说,0还是那个0,1还是那个1,并没有质的改变,只是在成本、效率和便捷性方面的提升。因此,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数字技术只是工具层面上的支撑要素,并非转型之本。而现今的情况不容乐观,玩嗨了“云大物移智”的技术大牛们,试图通过技术手段来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岂不是本末倒置?没有明晰转型目标和业务架构支撑的各种中心、模型、中台、微服务等应运而生,向上堆叠出现存的业务形态并冠以转型新名词。经不住严格论证与推敲,就像案板上的一滩缺筋断骨肉,根本就不是个物件。
转型是“道”
百度百科说:所谓转型,是指事物的结构形态、运转模型和人们观念的根本性转变过程。
转型是“道”和“法”层面上的概念,是由人类对某种事物的认知能力和认知水平所决定的。不同转型主体的现状及其与环境的适应程度,以及在未来环境中的客观定位等,决定了转型内容和方向的多样性。转型是以“存在论”为基本理论基础的主动求新求变的过程,其中,在未来环境中的客观定位,是转型主体转型成功与否的核心要素。对于企业来说,这一核心要素就是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符合环境发展规律且定位准确明晰,转型工作就成功了一半,否则,基本没有成功的可能,再先进的数字技术也无济于事。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就是这个道理。因此,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符合环境发展规律且定位准确明晰,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本源。至于使用什么样的技术手段,要根据具体的业务架构需求来优选,先进的、好的技术不一定都合适,合适的技术才是最好的技术,高射炮打蚊子得不偿失。
电力行业开启转型
电力行业从上个世纪的供用电结构到现在,体制机制发生了重大变化,二十多年来,市场主体逐步分化,商业模式也在不断的演化。截止2021年底,电厂、电网、售电、配电、交易、用户等电力产业链上的六大市场主体格局基本形成,随着源网荷储一体化建设和整县光伏政策的推进,市场主体的业务边界逐渐泛化。2021年10月,随着发改价格〔2021〕1439号和发改办价格〔2021〕809号文件的发布和落实,处于电力产业链枢纽位置的电网企业商业模式基本明确、清晰。因此,本轮电力体制改革的主体框架建设工作全部完成,电力行业各市场主体在电力产业链上的企业定位基本定格。2022年初各大电力企业陆续发布了“十四·五”发展规划,正式从“道”的层面上明确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目标。
综上所述,企业数字化转型是典型的自上而下的组织文化变革过程,且企业与企业之间因战略导向存在着差异性。同类企业虽然客观环境定位趋同,但因其发展战略的差异,其数字化转型所依托的组织文化差异较大。因此,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务必高度关注以业务架构为基础的组织文化建设与统筹。在此截取麦肯锡报告的一小部分内容以供参考。见下图:
电改非易事,且行且思考。“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则未来可期”,以此与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探路者们共勉。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欢迎共同探讨。